三亿体育官方网站以赛营城!四次“牵手”大型赛事广州拓宽城市发展想象!近期,首次进入广州市场的华润文体中标大湾区体育中心项目运营权。大湾区体育中心项目有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——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,即广州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主要赛场之一。
十五运会将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,是全运会史上第一次三地联合承办的一届全运会,不管是规模还是规格都比二十四年前在广州举办的九运会更大。作为主要承办地的广州再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。
大湾区体育中心亦称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,项目位于南沙区万顷沙的最南端,毗邻珠江出海口中心位置,与深圳前海、东莞滨海湾新区、中山马鞍岛在地理位置上相邻。
资料显示,大湾区体育中心占地约58.6万平方米,投资金额近百亿元,建成后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6.7万平方米。
核心设施包括一个6万个座位、可承办国际赛事及大型演出、展览的综合体育场;2万座、可实现冰场与篮球场快速转换,满足NBA、FIBA、NHL等国际赛事需求的多功能综合体育馆;4000座、兼顾跳水、游泳等赛事的游泳跳水馆,以及运动员中心、新闻中心、能源中心等配套设施。
项目于2023年8月31日正式开工,后续进展迅速。今年1月便实现了综合体育馆、游泳馆的首次亮灯,计划3月底试运行,6月全面交付,以迎接全运会到来。
以“办好一个会,提升一座城,彰显一座城,幸福一座城”为综合目标,广州积极投身精致场馆、精致赛区、精致街区建设工作。
不过,除了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为新建项目外,此次十五运会更多的是对现有的旧场馆进行改造焕新。
例如承担十五运会开幕式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(以下简称“奥体中心”)便是一座“24岁”的特级体育建筑,是九运会和亚运会的主场馆。
项目外场地改造面积34.6万平方米,新建及改造建筑工程面积18.3万平方米,是全国首个8万座体育场升级改造项目。
改造后将在场馆二层增加平台,不仅方便避雨,也给喜欢运动的朋友预留了跑道,在十五运会结束后,这些都将对外开放,让广大市民都能享受到全新升级的奥体中心。
场地内绿地对外开放,融合城市内外空间,增加林下活动空间,并设置下沉式绿地、雨水回用池等,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量,改善街区的生态环境。
另外三亿体育官方App下载,还通过拓宽人行道、优化无障碍设计等保障出行顺畅,对排水沟、护栏、灯杆等多个要素实施精细化设计,引导慢行流线与自然景观衔接。
天河体育中心对比奥体中心资历更是深厚。1987年,为迎接第六届全国运动会,天河体育中心“一场两馆”(体育场、体育馆、游泳馆)应运而生,开创了国内首次一次性建成三大场馆的先河。
如今,天河体育中心迎来了翻新升级,改造完成后,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将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,继续在十五运会中发光发热,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新引擎。
除了进行绿色低碳、智慧无障碍升级改造之外,在外立面的改造上,将广泛使用屋顶挑檐、农讲所门楼、骑楼柱式、岭南花窗等元素,充分体现岭南建筑特色,并且,还将新建体育博物馆,打造“千年文脉,百年场馆”的体育发展阵地。
已完成改造的越秀山体育场,其改造工程提前3个月完成了验收移交,并已在1月15日迎来了改造后的“首秀”。
越秀山体育馆的改造重点考虑了如何与广州传统中轴线相呼应,以“体育魂、岭南味、国际范”为原则,重新设计场馆LOGO,突出足球特色,打造承载广州城市与岭南足球双重历史记忆的场馆。
本次改造在保留原设计的基础上,主要以满足功能需求为原则进行改造,改造方案秉承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的设计理念,进行智能化设计和无障碍专项设计。
此外,广州体育馆拟对体育公园进行景墙优化、增加市花木棉花花坛、改造标示牌、增加植物组团景观等系列升级改造,打造具有岭南人文特色的精彩全动空间。
值得一提的是,广州采用“1+1+1”模式,即一个零碳建筑、一个近零碳建筑和一批绿建星级场馆,焕发老场馆新活力的同时,为广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绿色、更加低碳的新动力。
办好一场大型赛事,是对一座城市的全面考察,挑战的是餐饮住宿、交通运输、医疗卫生、志愿服务、安全保障等各链条的服务水平。因此,大型体育赛事,已成为城市发展、提升品质的重要引擎。
1987年,广州为六运会新建天河体育中心,并以其作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起点,以点带线、以线带面,中信广场、天河城等商业中心相继落成,带动了天河路商圈的发展。
2001年的九运会则实现了广州城市空间的再次“东进”。广州在天河区东部新建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,并为方便观众观赛,修建了广园高速,串联起了黄埔、增城等东部城区,
除此之外,新白云国际机场、环城高速、地铁一号线、广州艺术博物馆、星海音乐厅等过百个重大项目逐步落地,广州再一次实现了进化。
再到2010年,这一次,亚运会为广州南部“拓”出了发展蓝图。广州塔、海心沙亚运公园等城市地标在此期间拔地而起,完善了城市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,最终构成了一条南北长12公里的广州城市新中轴线。同时,广州亚运城的建设,加快了城市“南拓”的步伐。
直观来看,仅仅是场馆建设,便需要交通、水利、供电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配套的加入,还将带动周边街区配套整体提升。
奥体中心与天河体育中心两大标志性场馆作为“精致全运”建设的示范标杆,场馆及周边街区示范段改造提升工程已初见成效,以市民生活为中心,用“绣花”功夫开展精致街区建设,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城市界面的升级。
基础设施的提升,将提高城市服务水平,并且,随着体育赛事的举办,除了带动体育设施、用品制造业发展,还将推动体育产业向附加值更高业态升级,有望撬动文商旅体全面融合,使体育赛事为文旅、消费引流,带动广州文创、旅游、餐饮和娱乐等多个产业,推动城市能级跃升、国际影响力飙升。
“这不仅是一场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,更是粤港澳三地关于文化、旅游等多个产业融合。”在广州市代表、广州市锐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旅项目总负责人王苑橦看来,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效益是多重的,其中既包括赛事本身的市场价值、社会价值,又包括其激活的资源,“借势十五运,让赛事与文旅产业发展双向赋能,通过一个活动,让城市焕发活力。”
在营造城市“IP”兴盛的当下,广州将借助十五运会的“东风”,激活城市潜力,打造具有“千年商都”特色的消费场景,将赛事期间进入广州的大量“流量”转化为“留量”,助推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,完成消费升级,进而实现广州的高质量发展。
根据《广州市体育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广州计划通过十五运提升本地品牌赛事、职业体育赛事品质。到2025年,全市体育产业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,增加值超过600亿元。
抢抓机遇,以赛兴城。广州能否乘着十五运会的东风,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的想象空间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